中国气象局:去年植被生态质量创本世纪以来新高,全国平均霾日数24.2天

时间 • 2025-10-29 21:43:40
生态
全国
植被
气象
平均

4月2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2020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和《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对上述公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他表示,2020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得到改善;而在生态气象方面,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来最高,全国超九成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20年生态质量也达2000年以来最好。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

去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

全国平均霾日数比2019年减少1.5天

关于《2020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薛建军从霾日天气和气象条件两方面说明了2020全国大气环境改善的具体表现。

他介绍,2020年全国霾日数继续下降,其中,全国平均霾日数24.2天,比2019年减少1.5天,比2017年减少3.3天;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珠三角2020年平均霾日数分别为38.5天、44.0天、26.5天、2.0天,比2019年减少6.7天、7.6天、7.5天、1.1天,比2017年减少17.9天、30.0天、26.8天、4.3天。全国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6微克/立方米和33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降低11.1%、8.3%,比2017年降低18.8%、17.5%;全国臭氧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降低6.8%,比2017年升高0.7%(PM10、PM2.5、臭氧资料来源于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总站)。2020年,低层大气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总量继续下降,全国大部地区酸雨保持了近年来酸雨改善的较好水平。

薛建军还表示,2020年大气环境改善得益于2020年的气象条件。受有效降水偏多影响,全国平均气象条件可使PM2.5浓度较2019年和2017年分别下降5.5%和4.4%。2020年5-10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受降水偏多、辐射偏弱、日最高气温偏低影响,气象条件较2019年和2017年同期有利于臭氧浓度下降。仅华南和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气象条件较2019年同期不利于臭氧浓度改善。

薛建军指出,尽管大气环境呈现向好趋势,但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冬季持续性、区域性霾和重污染天气过程和夏季区域性臭氧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力度不能放松。气象部门也将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合作,继续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为各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来最高

全国超九成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

关于《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相关情况,薛建军谈到,2020年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从2020年的水热情况便可窥见一二。

其中,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有694.8毫米,较常年值(1981-2010年均值)偏多64.9毫米,较2019年偏多49.2毫米;全国平均≥0℃积温为4312.9℃日,较常年偏多3.9%,水热条件总体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质量的提高。

薛建军介绍,从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0个百分点。其中2012-2020年较2000-2001年、2002-2011年两个阶段明显提高,2020年达2000年以来最高。2000-2020年全国植被生物量也呈增加趋势,2020年全国平均植被生物量达1159克碳/平方米,较2000年增长了27.5%,植被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他还表示,全国气象生态向好的表现还有,2000年以来全国有92.6%的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20年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

据薛建军介绍,2000-2020年全国有81%的区域年降水量增加和93%的区域气温升高的趋势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有92.6%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0.25~1.5,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从草原、森林、农田三大生态系统来看,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00年以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1克碳/平方米、5.4克碳/平方米,2020年达2000以来最高。

另外,他还提及,2000年以来全国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气象条件贡献率为30.1%。据悉,2000-2020年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提升使水土保持功能呈提高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叠加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其中全国林区和草原区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的气象条件贡献率平均为30.1%。从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来看,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有90.7%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东部、四川、贵州、广西等部分林区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量和释放氧气量平均每年增加30克/平方米以上,2020年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实习生漆雪梅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