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看甘肃再推新模式

时间 • 2025-08-02 12:12:18
环境
整治
模式
农村

9月22日上午,甘肃瓜州召开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今年以来,甘肃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些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方着手建设美丽乡村。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出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为此,甘肃省总结出了12种典型模式,供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甘肃省农村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观。全省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7万吨、村内水塘7637处、村内沟渠14万公里、淤泥9万吨。同时,依法清理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22万处,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36万处,影响村容村貌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治工作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截至9月15日,全省改建新建农村卫生户厕约41.78万,5749个行政村都有了卫生公厕,覆盖率达36%,农民群众如厕环境得到改善,对改厕工作积极配合、大力支持。

今年以来,甘肃省各地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将继续推进“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三大革命”。一是“厕所革命”。合理确定改厕模式,今年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到2020年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是“垃圾革命”。建立健全收运处置和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全省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风貌革命”。结合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农户庭院,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到2020年绝大多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六大行动”。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二是“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行动”。

三是“畜禽养殖废弃物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

四是“乡村规划行动”。

五是“农村四好路建设行动”。

六是“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行动”。

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2种典型模式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甘肃省将各地创建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了12种典型模式,供其他地区在今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可以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学习借鉴模式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了解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而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争取早日完成整治目标,实现乡村振兴。

1、“因村施策、久久为功”美化村庄的康县模式。

康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把全县作为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对全县350个村分步实施建设,着眼从根本上改善群众最期盼的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和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

2、“综合施策、全面整治”的清水模式。

天水市清水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底线、整治村庄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的思路,围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处理、危房拆除”等重点工作求突破,初步彰显了宜居宜游“清水印象”。

3、“巾帼行动、美丽庭院”的宕昌模式。

宕昌县印发了《宕昌县巾帼共建美丽家园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县妇联围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带领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以“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为切入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4、“小手拉大手”的龙泉模式。永登县龙泉寺镇按照“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标准对农户家庭卫生进行评比公示,结合评比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保护我参与”活动,每月在中小学作报告,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再由学生向家长传递环保责任,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效助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5、“全域无垃圾”的甘南模式。

甘南州制定《全域无垃圾三年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制度和督导方法,颁布实施《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推动全域无垃圾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农牧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全州累计投入90亿元资金建成10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深入开展“百日攻坚”“三擦一清两统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

6、“突出‘五改’”的临泽模式。

临泽县坚持把“绿”和“水”作为最亮的生态特色,把“净”和“美”作为城乡共同追求,大力实施住房改造、后院改庭院、改炕、改厕、改造闲滩空地工程的“五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八化’并举”的张掖模式。

张掖市总结了厕所无害化、污水管网化、农民社区化、产业规模化、垃圾减量化、村庄整洁化、废物资源化、管理网格化的“八化”推进模式,努力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

8、“拆危治乱”的陇南模式。

陇南市把“拆危治乱”攻坚行动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载体。全市9县区199个乡镇(街道)共拆除危旧房屋35438户、125235间、196万多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1584处、17万多米,清理垃圾50425吨,复垦植绿2716亩。

9、“集中大会战”的积石山模式。

今年3月,积石山县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集中利用100天时间,集中清理农户室内、院里院外、房前屋后垃圾,彻底整治农村“三烂”“五堆”等“脏乱差”现象。从巷道硬化、庭院硬化、旱厕改造等到户项目入手,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乡村环境整治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依次改造。

10、“群众自主改厕”的民勤模式。

民勤县坚持群众主体。县上负责做好改厕的规划和组织,招标厕具企业,把好厕具质量关和后续抽污车配备及管理服务工作。乡镇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学习参观选择改厕模式,村干部、社长带头改厕示范,群众自主投工投劳修建。改建完毕经县城管局验收后将改厕补助打到群众的一卡通上,再由群众向企业支付厕具费用。农户、村集体、厕具企业三方签订协议,厕具企业负责厕具安装并提供2年内免费维修保障服务。

11、“精细化管理”的中梁模式。

秦州区中梁镇分类实施厕所革命,按照“四有四无”的标准进行改造,即有墙、有顶、有池、有盖;无暴露、无渗漏、无蝇蛆、无臭味。在干旱山区、高寒地区建设改造后的干封式卫生旱厕,到年底完成400个改造任务;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区建设水冲式厕所1635个;在插花搬迁安置区,新建双瓮漏斗水冲式厕所23个;在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村,建设水冲式星级旅游厕所5个。

12、“多元化投入”的兰州模式。

兰州市将农村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按照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县区财政按照不低于10元标准列支,同时开展农户垃圾代运费收缴,通过推行“10+X+Y”筹资模式,为村级环境卫生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收集治理、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今年计划投入8亿元资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