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冲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连续工作74天,居民送来64面锦旗表感激
7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民政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与记者见面交流。
民政战线有一群共产党员,他们常年和孤寡老人、孤残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困难群众打交道,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服务对象当作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桂小妹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时冲在第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74天吃住在社区,白天敲门、晚上数灯
桂小妹所在的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有19栋居民楼,5235户,8200余人。这个社区的人员结构具有“三多”的特点:老龄朋友多、残疾人朋友多、低收入人员多。正是因为有这“三多”的特点,给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诸多挑战。
“在这里担任社区书记,应该说是党组织赋予我的光荣使命。”桂小妹把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摆在首位,突出做好“人”的工作,以“天天敲门组”为抓手,通过“天天敲门组”关爱到家门、社区“顺顺吧”和谐到家门、“好样的工作队”响应到家门、“四点半学习”陪伴教育到家门、“社区好味到”健康美味到家门,为居民提供精准、精细化的服务。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市城乡社区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担负起前所未有的重任。作为社区干部,是如何守好疫情防控大门的?对于红星新闻记者的提问,桂小妹说,疫情发生后,自己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一线,74天吃住在社区,守牢了社区疫情防控阵地。她带领社区干部组建15支由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组成的“113”群众服务团队,白天敲门、晚上数灯,守护了8000多名居民的平安健康。
桂小妹说,当时社区把封控和服务的关口前移至楼栋,但是光靠21名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力量是不够的,于是她们又发动了61名居民志愿者也参与到这场战斗当中,组建了15支“113敲门小分队”。
这个“113”就是1名社区工作者带领1名下沉党员干部和3名志愿者。小分队穿了一件红马甲,红马甲后面印着“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当时社区居民看到红马甲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就能够安心待在家里,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桂小妹回忆起去年疫情发生时的场景,当时小分队白天敲门,晚上数灯,逐户逐人监测体温;顶风冒雪,不分昼夜封控值守;义无反顾,不畏艰险。护送四类人员去医院、进方舱、到隔离点,整个疫情期间坚持做到封楼不封爱,“控”人不控情。
安全护送尿毒症患者进医院
64面锦旗印证居民感激之情
桂小妹说,当时有一位居民身患尿毒症想去医院做透析,那个时候武汉已经封城,他担心自己去不了所以心情非常焦虑。“113小分队”了解到居民的需求之后,首先安抚他的情绪,同时给他联系爱心车辆,第二天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他的面前,把他送上爱心车,并安全送到了医院。后来这个居民感动地说:“你们穿着印着‘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红马甲,印在了我的心里,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谢谢你们。”
除此之外,“113小分队”还严格做好封控值守和体温监测工作,对确诊、疑似、发热和密接人员做到应送尽送,在每一个环节当中都会陪护在居民身边,“所以,当时居民看到护目镜后面的那双眼睛,他们说心里就踏实了。”
桂小妹回忆说,自己和同事们那时候非常忙碌,有一个同事甚至瘦了20多斤。但是一路走过来,她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3月19日收到居民送来的锦旗,一共64面。这64面锦旗加深了我们和居民之间的感情,也饱含着居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同时,我觉得这64面锦旗也激励着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工作,把居民服务好。”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