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下,外资企业在中国还有机会吗?这场政企交流会上,问题一个比一个“辛辣”

时间 • 2025-11-02 11:29:52
企业
中国
经济
发展

“受制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影响,我们在中国投资建厂时遇到了困惑。”“中国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外资企业特别是外资的科技企业意味着什么?”“近日签署的RCEP和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战略,日本企业将迎来哪些机遇?”

这些辛辣的问题,是31家跨国企业代表在今日(11月16日)于成都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经济论坛政企交流会上所提出的。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无法如期举行,而跨国企业家迫切希望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因此,国家发改委以世经论坛创新合作方式,联合组织跨国企业代表按月轮流举办各地方调研活动和政企交流会。

会上,31家跨国企业代表与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一场辛辣对话,有关双循环、负面清单等政策解读,以及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空间是外资企业家关注的重点。红星新闻记者梳理了企业最关心的三个热点问题,以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精彩回答,以期展示中国市场的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经济论坛政企交流会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

外资企业在中国有哪些机会?

“中国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外资科技企业意味着什么?”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外资企业,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提出了非常犀利的问题。

此前,他专门研究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尤其对“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相当重视。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也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参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说。他表示,双循环意味着相互促进,绝不是一种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互动、互通、互补、互动的关系。

事实上,大多数外资企业都想知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外企在中国还有哪些机会?武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敏也现场提到一个现实问题:该公司有意愿在华投资建厂,却受制于负面清单的影响迟迟未果。

“所有投资者都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市场主体,也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市场主体,包括任何所有制的企业,自然包括外资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张焕腾解释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重要内涵是增强中国自身经济循环的实力,保证中国的经济社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安全运行。

但国内大循环并非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脱钩,而是帮助中国持续保持在国际大经济大循环中。张焕腾表示,只有中国市场在发展有价值时,国际市场才不会跟中国市场脱钩,“所以我们想继续吸引大家在中国市场发展,想让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有吸引力”。

“科技自立自强依然需要外资在中国的贡献。”张焕腾还补充道,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态度是:只要你们不离,我们就一定不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经济论坛政企交流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将带来哪些新机遇?

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很多企业都对这项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充满期待。比如,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蔡林海就在会上邀请发改委现场解读,外资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未来将在中国面临哪些新机遇?

“中国仍会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张焕腾说,这种国际经济大循环将有三种方式——

一是传统贸易合作,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推动中企企业生产、外资在华企业生产的对外出口,同时逐渐培育壮大中国国内市场,提升进口国外产品的规模。

二是参与国际循环投资,坚定不移地吸引鼓励外商在华投资投资,为外商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坚定地支持中国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

三是参与国际大的经济合作格局,包括区域合作格局的塑造,其中RCEP正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塑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则表示,外企是我国双循环的重要主体,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意味着要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把潜在经济增长率发挥出来,“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内经济的蛋糕变大了,外资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更多”。

中欧合作有哪些机遇?

企业如何参与?

“对外资企业,特别是欧洲企业来讲,中国开放的大门是敞开的。”吴红亮在回答SAP(思爱普)中国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的问题时谈到。

思爱普总部设在德国的沃尔多夫市,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提供商,拥有超过12000家中国客户,其中80%为中国本土企业。彭俊松在会上问道:作为来自欧洲的科技公司,如何与中国合作取得更好发展,在中欧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红亮表示,在中国,数字经济特别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很多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或是有相关的产品技术的外资企业都愿意参与到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来,“我们对此持一个非常欢迎的态度”。

当然,在负面清单里,外企在互联网应用等一些领域的投资仍有限制,但吴红亮表示,“对于在中国提供相关的服务,包括商务部也在研究跨境的服务业,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在符合监管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外资企业可以更多、更广泛参与进来领域,分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9月10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年度出版物《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20/2021》。建议书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面临脱钩风险的叠加影响下,当前发展欧中关系最重要的事项在于,欧盟和中国需要在今年年底前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对外资企业,特别欧洲企业来讲,我们中国开放的大门是敞开的。”他提到,上述建议书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个细节是,近日大众增资江淮大众75%股权获批,以及今年位于沈阳的铁西新工厂正式动工,均是中国在修订负面清单逐步开放汽车业的过程中,欧洲企业享受到的收益。

红星新闻记者邹悦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