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8万的纯利润!农户们抢着种下这棵树!
习近平主席曾在比利时《晚报》上发表文章,说道:“有位比利时人,一直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这位比利时人就是他——邬特,在中国一扎就是10年。
(雀巢亚大非区咖啡农业联络经理邬特)
说到这位比利时小伙子与中国的10年之缘,那一定要从他的父亲说起。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比利时人,名叫杨迪迈,是雀巢在普洱工作的第四任专家,当地的咖农都亲切地称他“老杨”。2002年,老杨为了省去咖啡豆运输、中间商等中间环节,他坚持把咖啡采购站和农艺服务部从昆明整体搬迁到普洱,说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为咖农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实现咖农利益最大化。
子承父业的邬特作为第五任专家,更是得到了咖农们的爱戴,咖农称他为“咖啡先生”。在这10年中,他走过了普洱山路的沟沟坎坎,访问了超过1500个农户,带领农民们种植咖啡豆,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这里还是个穷村子,现在看到家家户户盖起了二层小楼,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也和他们一样的高兴!”
(邬特和咖农热情交谈)
(邬特在咖农家挑选咖啡豆)
如今,邬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女儿更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普洱普通话”,还常常给邬特当小翻译。这样的一家三代,为中国的咖啡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这或许就是对咖啡的一种热爱与情怀吧!
(云南普洱小粒种咖啡豆)
当我们来到三七地这个村子,看到咖农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就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咖农王春笋给我们说,邬特在他们心中,是最好的老板,所有收购的咖啡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高质量!完全公开透明的收购检测过程,带着大家脱贫致富。丰收的年份,光是12月至次年3月的咖啡收获季,就能赚5至8万的纯利润。如今,王春笋家也盖起了二层小楼,买上了家用车,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咖农王春笋捧着自家咖啡豆,露出笑容)
00:09
(农户在自家院里翻晒咖啡豆)
如今,云南咖啡产业已成为云南打造的绿色食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量也占到了中国咖啡总产量的99%。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雀巢公司为云南创造出咖啡种植产业,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云南小粒种咖啡种植)
雀巢咖啡中心总经理王海告诉我们,自1988年扎根云南以来,雀巢就始终秉承着“创造共享价值”的经营理念,与当地政府和咖农合作,共同推动咖啡的产业化进程。更可贵的是,雀巢咖啡中心还为广大咖农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农技师老侯告诉我们,这里的培训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时根据市场消费者的喜爱偏好,随时调整种植培训方案,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降低成本,都会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使咖农们种出更优质的咖啡豆,从而,推动当地咖啡产业以高效、可持续的方式生产高质量的咖啡。
在雀巢咖啡中心这个占地面积超过3公顷的工厂里,我们看到的是集办公室,培训设施及高标准咖啡储存仓库为一体的现代工业综合设施。同时,我们还看到了这里对咖啡的一种态度,对每个环节的认真与严谨,从咖啡豆的运输、选样、检测、杯品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安全、透明、专业的严格把关。
(雀巢咖啡中心)
这里采用消毒、隔离等多种防护措施,保障咖啡豆的食品安全,将咖啡豆按等级进行仓库区域性划分,通过咖啡豆摆放的位置,就可以直接判断出咖啡豆的等级以及农户的地区等。
(咖啡豆储存仓库)
我们还发现,每个咖啡豆的袋子上都会有一个小孔,王海告诉我们,这是抽样检测工具留下的,为了保证高质量,每袋咖啡豆都要进行抽样检测,只有经过专业的咖啡豆检测,干香、湿香均达标的咖啡豆,才能为雀巢公司所用。农技师老侯说:“完全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不达标的咖啡豆,我们是坚决不会收购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严格把关,才让我们有机会品尝到优质咖啡的味道。
(咖啡豆检测前抽样)
(检测实验室将咖啡豆编号)
(杯品,检测咖啡豆的味道和口感)
随着中国咖啡事业的快速发展,咖啡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咖啡的味道。云南普洱,这个被称为“中国咖啡之都”的地方,当你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不要只留恋普洱茶香,一定要记得,还有那云南咖啡馥郁纯正的高级香!
编辑/刘姝含
责编/康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