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初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高空抛物等行为纳入
3月8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一年来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终止审议法律案1件。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重要协定10件。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300件。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图据新华社
其中,在加强经济领域立法工作上,我国全面修订公司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同时,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审议增值税法、关税法草案。初次审议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依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继续审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据悉,在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工作上,我国已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建立健全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推动解决残疾人、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我国进一步修改慈善法,提高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初次审议学前教育法、学位法草案,回应社会反映的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学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初次审议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工作上,我国已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用严格措施、严密法治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以国家立法形式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完善国家安全立法工作上,我国制定了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耕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等各环节作出系统规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法治根基。同时修订反间谍法,将防范化解风险的关口前移,丰富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斗争的法律工具箱。修订保守国家秘密法,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
在推进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工作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
初次审议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推动文物合理利用。继续审议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管理能力。初次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将考试作弊、妨碍公共交通工具驾驶、高空抛物、违法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纳入处罚范围。
《报告》指出,一年来审议的法律案中,由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的有14件,占41%。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24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20多万条。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
编辑张寻责编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