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悠扬!在影城开起的“演唱会”藏着这群成都老人的俄罗斯情结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5月27日下午,在成都市一环路梁家巷附近的一家影城,随着一曲耳熟能详的《喀秋莎》悠扬的歌声,成都俄罗斯民歌班成员的15周年联欢会落下了帷幕。这是距离该班10周年活动的5年后,举行的第一次大型活动,这极有可能是俄罗斯民歌班的最后一次大型“班集体”活动了。
↑电影院影厅变身舞台
据介绍,2006年3月,刚从俄罗斯归来的王建清在四川省老年大学开办了全川唯一一个俄罗斯民歌班,很快就吸引了一百六七十名对俄罗斯民歌、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厚情感的学员。他们要么曾有过留学经验,或者曾在俄罗斯工作学习,也或者仅仅是因为年轻时学过俄语、接触过俄罗斯民歌的爱好者。彼时,他们所使用的“教材”,正是王建清在俄罗斯收集、整理的45首视唱练习曲,从基础乐理、声乐呼吸操、俄语发音学起,他们学会了上百首俄罗斯民歌的俄语版、中文版。
↑齐声演出
俄罗斯民歌班学员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现在,年龄最大的学员已经86岁。那时候,对于他们来说,青年时期听到的歌曲是《喀秋莎》《贝加尔湖畔》,看过的电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初中高中要学习俄语,俄罗斯成为这批30后、40后的青春记忆。
成都俄罗斯民歌班的副班长、78岁的王朝荣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2006年到2021年,俄罗斯民歌班几经周折,两次停课,4次迁址。从2006年的方池街,到2010年的清江东路,再到现在的宁夏街和致民东路。“我也要谢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热爱和坚持,民歌班也不会开办到现在这么久。”王建清说,活动现场,她特意选择演唱了自己最喜欢的《告别华尔兹》,也正是这首歌,让王建清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歌的魅力,萌生了要把更多俄罗斯歌曲带给大家的想法,也直接催生了成都俄罗斯民歌班的成立。
王朝荣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王建清老师因为身体原因,2019年便不能再上课,后来由一名乌克兰的老师接任。在疫情缓解后还开办了网上教学。只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今年上半年的课程结束后,俄罗斯民歌班面临着没有老师教学的现实情况,“不仅仅是声乐老师,还需要会俄语。”王朝荣说,所以,今年秋季学期,很可能,俄罗斯民歌班就不能继续开班了。
↑师生重逢(左为王建清)
↑王建清演唱《告别华尔兹》
5月27日下午,筹备一个多月的纪念会开始,影厅变成舞台,一台钢琴,一把电吉他,一把手风琴。男士穿上西装、打上领结,女士穿着俄罗斯民族风情的长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时光的潮水退后,花白头发不在,皱纹不在,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岁月。
就像那首俄罗斯小诗《短》:
一天很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
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
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
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
就已经身处迟暮!
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摄影报道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